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想聽到好音樂還是必須花錢用買的

本文章完全與著作權或者與道德無關
純粹只是服膺一個物理定律:複製的東西一定不可能比原來的好!

現在音樂都網路化了
幾乎沒有什麼音樂不能在網路上搜尋下載到
也有號稱無損壓縮的下載格式,然而
透過這些免費的媒介,我們真的享受到音樂的全部了嗎?
事實上是差的遠的。

物理的限制告訴我們:複製的東西絕對不可能跟原來的東西一樣,無論你用什麼方法!

測試的方法也很簡單:複製一張音樂CD,然後跟原版的CD比就知道差異了。
通常電腦燒出來的片子聲音比較明亮,比較集中
聲音比較明亮是因為低頻的部份變少了,
聲音變得比較集中是因為高頻的泛音跟解析度都減少了!

於是乎可以理解網路上分享的聲音檔案其實比原版的唱片少了很多東西
那些少掉的東西,恰恰好就是音樂最感人的部份(很不幸)

對一般人而言,想要複製一張音樂CD,損失最大的部份其實是在讀取原版片的部份!
不論你是用到Plextor還是Teac的SCSI光碟機這種兵器,聲音還是難逃劣化,
另外,貯存在音樂光碟中的聲音檔案轉換成為Wave檔的過程本來就會劣化音質。
這部份其實也不用什麼學理根據,就自己做個實驗,相信自己的耳朵。

前幾年音響展,有看到廠商開發系統,把所有的音樂光碟讀入硬碟,在硬碟中播放,
在我聽起來,聲音都變得尖銳扭屈,並不是硬碟播放的聲音不好,而是一開始從光碟讀入資料之後,聲音就已經劣化了。

原因是什麼?很簡單!電腦用的光碟機從設計開始,就不是以播放音樂CD為主要的設計目的,早期的低倍速光碟機還好,最近的光碟機幾乎都最佳化在高倍速讀取。

我說過我不討論版權跟道德問題,那,要怎麼樣才能夠接近完美的把原版光碟的聲音錄進電腦呢?答案還是要用數位聲音界面,像是S/PDIF或者AES/EBU,透過錄音界面錄進電腦,所以前提是必須有優良的CD播放機,還有優良的電腦錄音系統。

對一般大眾而言,購買原版CD還是獲取優良音源最容易的管道,儘管它實際上已經經過很多音質的劣化,例如,聲音經過過帶、剪輯、出母片與壓片其實物理上就是層層的劣化,尤其是光碟壓片更是音質劣化的最大禍首,所以如果唱片公司哪天願意公開錄音檔案提供下載,也許大眾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音樂。

但是在消費者端,要有一套聲音比平價傳統CD Player聲音更好的電腦播放設備,器材的投資也不是一筆小錢。


昨天剛完成新專輯的母帶,聽著從SADiE電腦錄音系統播放出來的聲音檔案(44.1KHz/16Bit而已),感嘆在SADiE上面聽音樂真是一種享受,只可惜當它變成光碟之後,很多感動少掉了,雖然我們還是可以盡全力減少它的損失,但是只要是複製,一定有所損失,這就是人生!!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雜音消除了,音樂的生命也跟著消除了!

經過一百四十多小時的後製作,新專輯母帶終於完成,即將壓片上市

這次混音很意外的發現自己打造的真空管混音台
也不是適合所有的混音工作
有些樂曲真的就是要搬出我閒置已久的Studer 962類比混音台才對味

真空管混音台儘管可以換管子改變音色
但是也許是直交設計的影響,聲底是反應快速,細緻,形體感很好,聲音非常乾淨!
然後還有我非常自豪的:超低雜訊!

相較之下Studer 962類比混音台聲音渾厚、濃郁、有很好的飽滿感
有一種像是老式盤帶機那種濃濃的音樂性
你知道他聲音不真實,但是他的聲音吸引人,聲音容易令人感動

我發現,真的就是有些曲子需要這種感覺,
音樂的吸引力,不是用理性科學可以解釋的

新專輯即將出版,也許日後買到的人可以猜猜看
哪些曲子是用哪一台混音台混出來的

----以上的文好像跟標題無關----

一兩年前我也信奉這句話:

『雜音消除了,音樂的生命也跟著消除了!』

但是有的時候真的面臨消雜音的必要!
錄音的現場的空調雜音往往是最大的元兇
但是沒有冷氣演奏者身體不舒服也就不用期待什麼好音樂了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覺得
我希望是有雜音有音樂,也不要是沒雜音沒音樂

很多人期待錄音時的空調雜音可以靠著軟體「神奇地」消除!
幾年前我婉拒這項請求的時候別人往往說
「其他的錄音師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本來就充斥著大量隨機的雜音
我們的錄音之中為什麼要去虛偽的創造出一個毫無雜音的世界呢?

為了有些案子不得不忍痛消除大到過份的雜音
我使用的評價還算不錯的Sequoia 10的雜音消除工具
但是往往成功消除雜音的同時,音樂最令人感動的部份也消失了

這種現象其實在很多重發的CD當中也聽的到
像是一些重新發行的舊錄音刻意用軟體去除Hiss雜音
結果是聲音變乾淨了,但是音樂也變得又乾又瘦!
更有甚著還有聽到過度消雜音產生的奇怪高頻雜訊!
而且這樣的CD還為數不少

我可以理解這是市場取向:
消費者會抱怨一張有雜訊的CD
所以唱片公司會寧願把雜音消乾淨
儘管音樂受傷了,變難聽了也在所不惜!
因為雜音是可以量化的品質指標,但是音樂性不是

為了表象的「完美」失去了音樂的本質!

如果是純商業角度來看
我可以理解把雜音完全消除,是杜絕消費者爭議的最佳方式
因為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未消雜音前的音樂有多好
沒有了比較,自然不知道他失去了多少音樂的生命力!

但這次的母片,為了保有音樂的感動,採取了折衷的方案
在儘量不失去音樂的前提下,將雜訊減低到可以接受的範圍...
我覺得這是一種對音樂負責的思考方式,儘管我還是很擔心消費者的反應,因為這不是商業運作的方式。

商業運作的方式就是例如
賣場上的蔬菜都漂漂亮亮的,因為使用大量農藥;不使用農藥而賣相不佳的蔬菜沒人買(儘管越來越多人願意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