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真空管混音台計劃 - 十六軌DA Converter

由於現在都是數位錄音了,要進行類比混音,勢必要將數位錄音的資料轉回類比的訊號才能進行,也就是說,有多少軌的錄音資料,就至少須要有多少軌的DAC(數位/類比轉換器),還要外加上效果器等等訊號處理器材的輸出軌,想來就是個大工程!

好幾年前做過幾台EZ出的DAC電路板,以CS43122這一棵空前絕後的IC為主要晶片的架構,聽過各家的DA晶片,像是ADI、AKM、BB等等,還是念念不忘Cirrus Logic那種精緻,帶一點貴氣的聲音,所以雖然網路上大家都說CS43122很難搞,還是繼續採用來當作多軌DAC的主幹!好東西都稍縱即逝,CS43122也早就停產了,好在網路上還是買的到一些!

採用CS43122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提供平衡輸出,這對於專業器材的連接很重要!CS43122的平衡輸出先經過由RCRC構成的低通LPF線路,然後兩棵單OP分別負責正負訊號的I/V轉換,為了達到理想中的超低CMRR的平衡輸出,從DA晶片的平衡輸出訊號之後的線路,完全瘋狂的想要做到精密的配對,低通器的電阻電容都是買了一堆來配對到LCR表上面量起來一樣,給OP用的回授電阻還有下地電阻也都是精密配對,一棵一棵量....光這個部份也花了半年時間斷斷續續....值得一提的是回授電阻用上了Coddock ML124電阻,這棵充滿貴氣的電阻(接腳鍍金呢!!)價格也很夭壽,一棵要近百元台幣,因為看到一些聲音很贊的廠機,像是Sonic Solution跟Grado耳擴,都在最重要的OP-Amp回授電阻部份採用Coddock電阻,所以還是咬牙花下去了.....也是要買一堆來配對的....
在DA晶片跟數位接收晶片附近的線路,不外一些datasheet上面規範的濾波電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CS8414數位接收晶片的PLL部份電阻電容設定,參考網路上的討論,修改原廠建議值為470R + 0.22uF,再並上3300p,聲音確實有改善!

旁路電容根據數位電源或類比電源分別用OS-Con跟Panasonic的電解電容,如果空間許可,0.1 uF的旁路電容就給他咬牙,PP電容用下去!最重要的是,晶片的表面貼上銅箔膠帶作好屏敝,並且確實下地!


怎麼貼銅箔膠帶可是一門精細的手工藝呢....

首先就豪邁的,把一整片銅箔膠帶貼上晶片,用手按摩晶片全身,直到表面完全服貼...

然後小心翼翼的用手牌美工刀,沿著晶片四周把不要的部份切割出來....

撕掉外圍割掉的部份,就漂亮的貼好了!然後要仔細的用放大鏡檢查銅箔膠帶有沒有接觸到IC腳,不然上電之後保證冒煙,燒掉貴死人的晶片(可以買十幾個國民便當耶!

檢查沒有意外短路之後,銲上電阻腳接地!

數位接收部份近照

整塊DAC模組,上電測試中,那個L型的框架鋁板之前花了好多時間找不同的工廠折床、表面髮絲處理、表面陽極處理,雖然最後還是有一些小錯誤,像是開孔位置不對、右邊兩端忘記切掉一小塊等等,害我還是需要買手磨鋸來事後加工,總是學到經驗!

輸出電容採用UCC廣受好評的PP電容,一次買個36棵來配,又是大失血.....
由於DAC的電源部份還沒有開工,先暫借別台服役中的DAC的電源來測試
電源供應模組,右邊穩正負15V,左邊分別是+5VD跟+5VA,變壓器在電路板的正下方

正負15V穩壓模組近照,是UCC得意的產品,用料真的很豪華~~可以說是我知道成本最高的穩壓模組之一,但是聲音真的很讚,沒話說!!

5V穩壓模組,穩壓晶體直接鎖在鋁板上面散熱

電路板背面的變壓器部份,左邊是DX的小饅頭系列,右邊是向UCC買的15V-0V兩組變壓器
(我也想用更好的呀!!!!但是體積又不能太大....)

立起來看,穩壓電路下方隔著鋁板就是變壓器

把電源部份跟DAC板裝到實驗機箱中,這個實驗機箱本來也打算要自己畫圖訂做,後來發現有廠商生產現成的,又便宜又漂亮!!

完成了三片電路板,其他五片等帶零件中

背板部份,正在接訊號Run In零件中


















沒有留言: